外国语言与跨文化研究创新团队
成立于2020年,是校级重点创新团队,共有成员10人,80%以上成员具有博士学位。该团队旨在汇聚3522集团的新网站的精干科研力量,以高水平成果产出为导向,开展有组织科研活动,争创省级人文社科创新团队,并为申报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奠定基础。团队成立3年来,围绕语言学、外国文学和区域国别学三个研究方向,持续发力,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其他省部级项目6项,在A类权威期刊发表论文2篇,B类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篇,其他CSSCI来源期刊等刊物发表高水平论文10余篇,在权威出版社出版著作和教材5部,获省级科研和教研奖励4项,培养硕士研究生10余名。目前,该创新团队的示范引领作用已初见成效。
外国语言文学与国际汉学研究创新团队
成立于2020年,是校级创新团队,共有成员16人,具有博士学位5人,高级职称7人。该团队形成了英汉语言比较与文化传播、比较文学研究、国际汉学研究三个相对稳定的学科方向。团队力争在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争取成为校级重点团队。团队成立3年来,进行有组织科研,持续发力,主持省社科基金项目3项,获得河南省高等学校智库研究项目1项,其他厅级项目5项,在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篇,,其他CSSCI来源期刊等刊物发表高水平论文5篇,在权威出版社出版著作和教材2部,获厅级科研和教研奖励5项。培养硕士研究生10余名。
翻译学创新团队
成立于2020年,是校级创新团队。团队共有成员23名。本团队中教授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4人,副教授4人。团队围绕依托学院搭建得河南省少林功夫外译研究中心(省级)、中原特色传统文化翻译与传播研究中心(市级)和河南工业大学“一带一路”跨文化研究基地(校级)等平台开展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翻译教学研究和中原文化翻译语料库的建设及运用研究。团队积极构建粮食及武术专门用途多语料库,一期工程建设库容已经达到800万字。自2020年以来,本团队成员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的在研课题20余项。
语言教学法创新团队
成立于2020年,是校级创新团队。团队立足于3522集团的新网站教科研创新平台,长期专注于英语语言教学法领域,一直倡导将前沿基础研究成果与英语教学、地方与国家发展需求紧密相连。团队成员15人,教授1人,副教授5人,博士4人。团队主要聚焦学术型人才培养、创新性思维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等。团队主要开展以下教科研工作:探索其具体实施方法、实施步骤、评价策略、反思成效、总结经验、修正后再实施等工作。团队团结一致,力争为我校英语教学、人才培养、地方和国家综合实力提升等做出应有的贡献。
语言学团队
成立于2020年,是校级创新团队。团队成员都是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从事教学活动均在10年以上,有的已达30多年的教龄,有着丰厚的教学实践经验和成果。16位成员中全部有硕士学位,其中8位有副教授职称。教学上,多次斩获教学大奖。科研上,屡次完成各级项目的申报与结项。团队成员凭借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严谨的探究精神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子。学子们走向社会,用他们坚实的语言功底为单位、为社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有的学子在国际赛事中取得殊荣。
非通用语与跨文化研究创新团队
成立于2020年,是院级创新团队。团队成员15人,博士3人,副教授1人。团队开展英、日、法、俄、西五个语种的教学与研究,团队成员以外语教学与跨文化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向,研究特色鲜明,研究成果较为丰硕。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主持完成省部级项目2项,主持完成厅级项目8项。2人次获中国外语微课大赛一等奖,3人次获中国外语微课大赛三等奖,2人次获河南工业大学教学大奖赛一等奖,3人次获河南工业大学第六届“我爱我师—我心目中最优秀的老师”,2人次获河南工业大学“校长教学质量奖”,团队成员主持校级一流本科课程2项。团队以河南工业大学“一带一路”跨文化研究基地为依托,深耕外语学科内涵建设、凸显专业方向特色凝练,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发展培养复合型高质量外语人才,支撑学院“一流”专业培育和学校“双一流”建设。
信息化教学团队
成立于2020年,是院级创新团队。团队共有成员14名,全部具有硕士学位,其中副教授3人。团队汇集了大学英语教学的一线骨干教师,主要方向为英语教学研究,围绕信息化教学,在线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一流课程等进行课程建设。自2020年以来,团队成员出版专著11部,发表论文9篇,主持课题30余项。其中省级项目3项,厅级项目4项,河南省精品在线课程一门,河南省线上一流本科课程一门,校级精品通识公共选修重点课程一门,校级一流课程两门,跨文化交际校级优秀课程思政教学团队一个,河南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一项。
(数据更新至2023年9月)